古天乐代言太阳集团
学院为一级学科博士学位授权单位,拥有生物学、生态学和草业科学三个一级学科博士学位授权点。
东北师范大学生物学建立于1948年,2000年获得了生物学一级学科博士学位授予权,在2016年学科评估中被评为A-类。经过持续地学科建设,生物学学位授权点在人才培养、科学研究、师资队伍、学科建设和社会服务等方面都发生了较大的变化。教学水平不断提高,人才培养特色鲜明,科研能力和研究特色日益突出,师资队伍体量稳步增加的同时,引育的高水平人才占比明显提高,社会服务的深度和广度也持续增加,学科建设逐步朝着一流学科迈进。生物学学位授权点招收表观遗传学、细胞生物学、糖生物学(生理学、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微生物学)、动物学、植物学等专业方向的博士和硕士研究生。
表观遗传学:依托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和国家“111 ”引智基地,发挥“长江学者”和“杰出青年”刘宝教授带领的教育部“长江学者创新团队”优势,以“中组部青年千人”宫磊教授和张铧坤教授为学科骨干,围绕水稻、小麦和玉米等东北地区主要作物的表观遗传和作物改良进行研究。与细胞生物学紧密配合,在表观遗传学方面取得创新性的一流成果,在学科发展中起到引领作用。
细胞生物学:是已故院士郝水教授创建的国家重点学科,依托国家工程实验室和“长江学者”黄百渠教授研究团队,由教育部政府特殊津贴获得者魏民教授作为学科负责人,围绕组蛋白修饰与细胞衰老、细胞骨架与细胞运动、细胞代谢重编程与细胞转化、膜蛋白的结构与功能、神经细胞的可塑性等相关的生物学热点问题进行研究,在学科建设中起到引领作用。
糖生物学:以“长白山学者”周义发教授团队为核心,整合生理学、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以及微生物的研究队伍和工作,开展多糖与蛋白质相互作用、糖复合物对糖尿病和肥胖的影响及微生物糖苷酶修饰糖结构等研究,在国内糖生物学的研究中起到引领作用。糖生物学将几个相关二级学科有机地结合起来,在学科发展中起到“桥梁”作用。
动物学:是生物学科的基础学科方向,在高玮教授鸟类生态学和张凤岭教授昆虫分类学的工作基础上,由鸟类研究专家王海涛教授和昆虫学研究专家任炳忠教授带领学科团队,深入开展鸟类生态学和昆虫系统学研究,在教学和人才培养中起到基础支撑作用,保持了生物学科发展的稳定性和持续性。
植物学:是生物学科的基础学科方向,在赵毓棠教授植物学分类的工作基础上,由植物系统学家肖洪肖教授带领团队,继续坚持开展相关基础生物学的研究工作,为这一目前生物学濒危研究方向保留一席之地,在教学和人才培养中起到基础支撑作用。
东北师范大学生态学研究始于上世纪50年代,1956年开办我国最早的由苏联米赫耶夫与库加金任教的动物生态学研究生班,1959年建立我国最早的地植物学专业之一,1978年与1986年先后获生态学硕士与博士授予权,1989年设立国家草地生态工程专业实验室,2001年批准建立植被生态科学教育部重点实验室,2002年生态学被评为国家重点学科(全国共有8个),2012年获批生态学国家一级学科博士点,2015年被评为“吉林省重中之重学科”,2017年在全国第四轮学科评估中,进入同类参评学科的前5%(A类)。历经半个多世纪,在东北师大生命科学学院与环境学院的共同努力下,迄今为止,东北师范大学的生态学学科已成为我国历史悠久、特色明显、在某些方向优势突出、具有较强影响力的国内外生态学人才培养基地,在全国生态学领域中占有重要地位。
东北师范大学是我国高等院校中最早开展草地学研究的机构之一。1960年4月,东北局科委正式批准东北师范大学生物系成立草原研究室(即现在的草地科学研究所),标志着草学学科正式起步。在国内外同行大力支持、帮助以及学校各级部门直接领导下,学科从草原研究室开始,实现了快速发展。1997年国家教育部授权吉林省教委批准设立草业科学硕士点,国务院学位办于2005年批准设立草业科学博士点,2011年获草学一级学科博士学位授权点。东北师范大学草学学科经过六十年的发展,逐渐形成了以硕士-博士培养为主的高层次人才培养体系。学科的发展坚持以“草地可持续利用”为核心,以实现草地“生产-生态双赢”为目标,以“草地放牧”为特色,突出基础理论与实用技术紧密结合,充分利用东北农牧交错带的地域特色,以重要科学问题为导向,整合生物学-生态学-草学多学科方向开展草原“保护-修复-管理-利用”的全链条研究,推动草学学科发展的系统创新, 为我国草牧业发展和生态环境建设提供科技和人才支撑。